山东省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

  • 来源:
  • 点击量:29,765
  • 发布时间:2012-06-05
  • 分享到:

文/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调研组

  农民工是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身份的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建筑农民工是整个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生活是建筑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和载体,丰富建筑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对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其尊严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山东省建管局就进一步丰富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在全省建筑业进行了调研,向各市和施工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深入部分施工现场进行座谈交流,并在济南、青岛、淄博、滨州等市召开了调研座谈会。现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目前我省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近300万人,其主要特点,一是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据调查,我省从事建筑业的农民以35~50岁中年男性为主,约占总数的80%左右;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约占总7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10%。二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建筑农民工多数每天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工休日,加班现象较为普遍。三是人员流动性强、用工状况日趋紧张。受施工地点和工期影响,建筑业农民工跨省、跨地区流动比较普遍;目前我省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总数10%左右,且数量逐年减少,建筑业用工短缺现象日趋明显。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建筑企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不断改善建筑农民工生产生活环境。多年来省建管局以改善一线职工作业环境和提高农民工素质为依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建筑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一是持续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为加强施工现场综合管理,促进安全文明施工,省建管局出台《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评选办法》,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图集》,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生活设施,对施工现场文化娱乐设施的设置和标准做了统一规定。截至2011年,全省共有5000多个工地达到了“两型五化”(安全文明型、卫生环保型和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的标准,建筑农民工施工作业环境大为改善。二是广泛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为提高建筑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技能水平,加快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省建管局在全省建筑工地广泛开展了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活动,出台了指导意见,制订了相关标准、条件。截至目前,全省共投入专项经费1.76亿元,建立农民工业余学校9517所,累计培训一线农民工202万人(次),建筑农民工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其中有21名建筑农民工被评为“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3人获“山东省首届十佳农民工”,14名农民工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三是深入开展建筑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省建管局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了3次了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参加和承办了两次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参加各项竞赛的建筑农民工累计达到100余万人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民工高技能人才。其中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3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137人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建筑农民工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创新完善建筑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机制。各地从解决建筑农民工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涌现出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一是建立农民工“工地探亲房”。针对建筑农民工探亲住房难问题,烟台市2008年实行了农民工家属探亲房建设制度,明确规定建筑工地生活区要根据农民工数量和施工规模配建一定比例的探亲房。目前,烟台市二级以上施工企业已全部落实该项制度,该经验已在全省推广。二是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为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的标准化、模式化和规范化,青岛市制定了《房屋建筑工地环境整治精细化管理标准》,要求建筑工地设立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对施工现场“七小生活设施”(娱乐室、淋浴室、食堂、宿舍、医务室、饮水室、厕所)的标准、规模做了详细规定,配备了“物业式”清扫队伍,对现场环境和生活设施进行卫生保洁,工地生活服务设施大为改善。三是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济南市本着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将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与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定期组织举办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专门印制了安全宣传扑克,发放至各建筑工地,让农民工闲暇打扑克时随时了解安全生产知识,受到农民工的热烈欢迎。青岛市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了建立“建筑农民工文化驿站”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捐助,目前驿站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电视200余台、DVD100余台、图书2万余册。淄博市结合施工现场事例,拍摄了《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常识宣传片》,收到了良好效果。济宁市嘉祥县从2010年5月开始每周组织一次戏剧晚会免费向农民工开放,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80余场,当地60%以上的建筑农民工表示多次去看过。

      (三)大力推进文化服务进工地活动。建筑工地是建筑农民工的主要生产生活场所,为丰富建筑工地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全省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建筑企业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送文化进工地。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进工地以及为一线建筑农民工免费查体等活动,受到了建筑农民工的热烈欢迎。如在世界艾滋病日省建管局与卫生部门联合在建筑工地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与省建设工会举办了“安全在我心中”大型演讲比赛;青岛建管局与市文化局、文艺团体联合,将戏台搭进企业、搭进工地,开展了“欢歌笑语献给城市建设者”活动,2011年组织巡回演出50余场,在建筑工地放映电影200多场。二是工地文化设施逐步改善。目前我省特级、一级企业以及大建筑企业的施工场地一般比较开阔,生产区和生活居住区分离,生活设施配备相对完善,公司的项目部和施工现场都按规定建有农民工业校,配有专门的学习娱乐室,电视、桌椅、书报刊物、象棋、扑克等设施齐全,既作为培训教室用,职工业余时间也可读书看报、看电视、下棋、打牌等;条件更好的项目部和施工工地,还建有台球室、乒乓球室和简易的篮球场,农民工业余时间或者雨雪天可开展活动。三是施工现场文化娱乐活动逐渐丰富。大多数建筑企业会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学习等竞赛活动,遇到连续雨雪停工,项目部会组织开展扑克、象棋、乒乓球等室内文体活动;大企业还会在各大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拔河比赛、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并对获得名次的给予物质奖励,农民工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我省在丰富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从调查的情况看,施工现场农民工业余时间主要是聊天、看电视、闲逛、听收音机、读书看报、打牌等,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

      二是文化设施不足。建筑工地的文化娱乐设施配备参差不齐,多数中小企业项目工地文化娱乐设施普遍缺乏,农民工业余时间除聊天、睡觉、打扑克外,别无选择。

      三是文化活动范围较小。多数建筑农民工的工作生活范围主要是施工工地与宿舍两点一线,生活内容简单,社会接触面较小。另外建筑工地大多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周围没有文化娱乐配套设施,客观上也不具备条件。

      四是文化消费偏低。调查发现,多数建筑农民工只喜欢免费的文化娱乐活动,只有少数的人会偶尔买本杂志或小说读,年轻人会到网吧上网,偶尔会到电影院看场电影,多数人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支出。同时很多农民工也表示如果经济、时间等条件允许,也非常渴望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总体上看,我省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状态,相对比较贫乏。主要原因有:

      一是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建筑业农民工文化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加上农民工多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较长,经济压力大,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生活。

      二是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中小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管理的中心在施工上,对农民工“只管手脚,不管头脑”,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关注少、投入少。

      三是针对农民工提供的文化产品不足。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文化需求差异较大,目前多数城市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不适合农民工的口味,多数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圈。

      三、沙巴官网入口丰富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对策建议

      丰富建筑业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文化部等三部门下发的《沙巴官网入口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社会关注、民工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优化配置文化服务资源,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建筑农民工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3~5年时间,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和城市融入能力有较大提升,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文化生活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

      (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丰富建筑农民工文化生活,要明确总包企业、劳务企业以及项目部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建筑农民工有时间、有精力参加文体活动。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将建筑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健全企业文化生活制度。企业应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在使用上优先向建筑农民工倾斜。加大“职工书屋”建设力度,丰富图书的数量和种类,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电子阅览室。继续推进“两看一上”(看报刊、看电视、能上网)工程和“五个一”(看一场演出、听一场讲座、参加一次培训、开展一场文体活动、读一本书)活动,着力满足建筑农民工基本文化需求。二是改善建筑农民工生活环境。企业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用工数量,在建筑工地按标准配建伙房、浴室、保健室等“七小生活设施”,并按最低1间/50人或1间/1万平方米的标准设立探亲房,成立“物业式”管理机构负责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整洁,逐步实现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生活环境秩序化,保障建筑农民工职业健康。三是完善建筑工地文化活动设施。企业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用工数量在建筑工地配建相应的文化活动设施,设立学习娱乐室、图书室和流动报亭,图书的种类要兼顾农民工特点,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建筑工地设立数字影院放映点,定期放映效果好、票价低的主流电影。企业项目部和各劳务企业应配备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提高工地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保障文化服务质量。四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企业工会应积极发挥作用,开展“文企联姻”活动,定期邀请地方剧团、放映队到工地演出、放映。紧密结合建筑农民工生产生活实际和特点,充分利用工作之余、不宜户外施工时间和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棋牌比赛、乒乓球比赛以及唱家乡歌、演家乡戏等活动,激发建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增加生活情趣。企业应当重视农民工文艺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民工优秀人才、优秀作品的挖掘、宣传、推荐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扶持本单位自建农民工文艺团队,鼓励农民工创作和表演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

      (二)努力提高建筑农民工综合素质。提高建筑农民工综合素质是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建筑业农民工教育培训。建设、人社、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搞好组织协调,着力解决建筑农民工培训场所缺乏、人员分散、经费不足等问题,加快建立完善适应建筑行业特点的农民工培训工作机制。同时要以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筑劳务基地为依托,进一步规范培训形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以提高建筑农民工素质、加快农民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定期组织开展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不断丰富比赛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在建筑农民工群体中营造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职业自豪感。三是大力发展农民工业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民工受益”的原则,继续在建筑工地开展创建农民工业校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培训内容,重点抓好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卫生防疫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建筑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丰富建筑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需要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发挥好各种公共资源的作用。一是推进文化服务进工地。宣传、建设、文化部门应定期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演出进工地活动,组织相关文艺团体、专业文艺院团赴建筑工地开展文艺演出,联合成立“建设服务演出队”在全省各建筑工地巡回演出。二是加强宣传指导。宣传部门应多报道、拍摄一些反映建筑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新闻信息和纪录片,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建筑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良好氛围。文化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指导,举办适合建筑农民工特点“建筑农民工文化节”,组织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建筑工地提供志愿服务。卫生部门应对工地医务室建设给予指导,帮助配备基本医务设施,继续开展预防艾滋病活动,开展建筑工地疾控宣传,普及卫生常识,定期发放疾控用品,组织医务人员为建筑农民工开展查体、咨询等服务。三是加快建筑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建设、文化、人社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建筑农民工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促进建筑农民工与社区居民的交往,加快建筑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进程。

      (四)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定期为建筑农民工组织一些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纳凉晚会”、“露天电影”、“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满足建筑农民工低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各公益性文化单位应积极履行在文化服务方面的社会义务,根据建筑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单位应加大免费开放力度,组织开展“建筑农民工日”、“建筑农民工周”等专题服务活动。各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应深入建筑农民工生活一线,组织创作广大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设、宣传、文化、卫生、工会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建筑农民工文化工作,加快形成分工明确、统筹协调、优势互补的建筑农民工文化生活工作机制。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建筑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调查研究,研究分析建筑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提高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补充、社会力量支持参与的建筑农民工文化生活经费保障机制。建筑施工企业要确保建筑农民工文化工作经费充足,积极争取政府农民工文化专项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对建筑农民工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进行捐赠,确保建筑农民工文化工作经费到位。

×
关注沙巴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