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困境并存 调整和转轨并进——来自浙江建筑业发展的报告

  • 来源:
  • 点击量:33,050
  • 发布时间:2009-03-16
  • 分享到:

  为引导建筑企业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形势,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困境,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以“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先后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等地及省建设投资集团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普遍认为,浙江建筑业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锤炼,已成为我国建设大军中的一支重要队伍。但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难于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力量薄弱等瓶颈。为求得再发展,他们提出,要对症下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多元经营的步伐。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与基本经验
     浙江建筑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经历了缓慢发展、高速发展、调整发展和稳步发展四个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被全国业内人士称为“浙江现象”,其主要特征有五点。
     1.行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建筑业企业已达5600余家,是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040亿元,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220.6亿元,占全省GDP的5.7%。实现利润210亿元,上缴地税171亿元,利税总额已10年位居全国前列,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了加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业上缴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保持在10%以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建筑业吸纳了近4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社会稳定作出了努力。基于产业发展的实力和优势,浙江省建筑业产业大军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显现了 “浙江精神”的风范,捐款捐物,献出了爱心。在灾区过渡房建设和灾后重建等“战役”中,建立了丰功伟绩。
     2.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拓展。通过结构调整,建筑业部分企业逐步从单一的房建,开始注意向大建筑转移,专业工程承包能力得到了加强,综合竞争力开始上升,承建和部分参建了包括奥运“鸟巢”,上海环球金融大厦,北京机场第3航站楼,上海、杭州地铁部分标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市场拓展能力增大,形成了以上海市场为代表的八大省外区域市场,多年来,出省施工产值占总产值的40%左右。同时,境外工程承包也开始起步,并逐步呈燎原之态。
     3.“块状经济”成效显著,“建筑之乡”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由省政府命名的12个“建筑之乡”在县、市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经济效益日益突出。“建筑之乡”完成的产值,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50%,同时有12家建筑业企业成功上市。
     4.工程质量稳步上升,施工安全逐年趋于稳定。近10年来,工程合格率100%,每年创省优质工程“钱江杯”奖120项,创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和“鲁班奖”的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安全生产的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
     5.民生工程有效推进,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全行业加强了民工学校建设,建立了欠薪保障机制,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与此同时,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浙江建筑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基本经验:一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建筑业,纷纷出台了推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秩序,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二是讲求实效,发挥了“自强不息 、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四海为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进取;三是发挥体制优势,极大地激发了从业人员创新创业的激情;四是机制优势,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五是坚持“走出去”发展,坚持质量兴业和信誉品牌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着市场经济形势的挑战与行业自身建设内功不足的双重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行业集中度偏低。行业整体形态表现为低、小、散。全行业缺乏一批具有综合整合能力,能与国际建筑承包商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全省虽有建筑业企业5600余家,但企业资质结构呈现基底很大的一个“宝塔”形。其中特级40家、一级401家、二级1400家,其余3700余家为三级企业,资质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行业的集中度,进而使竞争更趋于无序,影响到建筑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2.专业经营广度不足。建筑业以房屋建筑为主要市场,占总量的80%左右。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专业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所属的专业工程的总量仅占20%,这与发达国家建筑业在房屋建筑与专业工程建筑的比例达到50%以上相距甚远。当然,目前的现状是由我国特有的国情决定的,也是需要的。但是,专业经营广度不足将影响企业效率与科技进步,使建筑业企业长期处于低端市场。
     3.外向度不高。十年前,浙江省建筑业走出省外,“向外发展”出现高潮,国内区域性建筑市场逐步建立,至目前省外市场完成的产值达43%左右。“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国内市场上实现得较好,但在拓展海外、境外市场方面力度尚欠。据2008年统计,境外产值只占总产值的3%左右,且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大体量、公共建筑少,市场占有率低。与一些建筑大省存在一定的差距。
     4.科技创新力量薄弱。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足。也缺乏对人才的培养、教育与提高。缺乏一批一专多能、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从全行业来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对国家级、省级工法研究乏力,更缺少企业标准,发展粗放,仍处于劳动密集的传统产业地位。所有这一切,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削弱,在与国内领先企业和国际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抗中处于劣势,严重影响浙江省企业在国内外的“高、大、难、新、尖”等高端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占有率,影响“强省战略”的实施。
     5.企业自身内功的单薄,在大环境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应对困难。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影响,工程建设基本原材料价格上下波动,企业管理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困难,资金链的断裂使带垫资严重、工程款支付拖欠,进而引发部分工程项目民工工资支付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粗放,项目管理一脚踢式的承包方式极不科学,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的法律责任模糊。项目经理挂靠、随意流动严重。一些项目经理在某些情况下不仅不承担法律责任,反而钻空子、卷资潜逃,使工程建设和社会稳定留下了严重隐患。
      三、对建筑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认识
     坚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挑战。
     1.要实现四个转变。
     浙江的建筑业从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建筑算起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期间,浙江建筑界涌现出众多的能工巧匠与专家学者。他们在省内外,乃至世界各地竖起一座座建筑丰碑,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和人文环境。建筑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但历史的长河已流入21世纪,建筑业必须实现从传统型向具有现代特征的工业化、信息化的转变。具体地说,就是要完成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产值扩张的数量型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即在队伍结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专业结构、市场结构、资质结构上下功夫。
     二要在坚持做好主业、突出主业,发展多元经营上下功夫。有能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可根据市场的发展,实现企业集团自身产业链的上下延伸,以及横向跨行业的科学拓展。企业要扩大投资在经营中的比重,形成投资经营与工程服务的紧密结合,做强主业、做精专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三要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积极引进各类专门人才,形成人才的梯形结构,为企业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构筑人才基础。要创造条件积极创建省级研发中心,结合工程实际研究总结出省部级工法,主动参与各类规范、规程、标准的编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四新”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按照产权清晰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家族式管理模式应逐步退出,应建立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现代特征的职业经理人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规范工程投标行为,加强企业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信用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

×
关注沙巴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