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去年建筑业发展成果显著

  • 来源:
  • 点击量:29,284
  • 发布时间:2007-06-20
  • 分享到:

2006年是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头一年,也是江苏建筑业发展实施建筑强省第二步战略的第一年,江苏建筑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区域共同发展、科技兴业和扶大育强的发展原则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全省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提高全省建筑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保持全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富民强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2006年江苏建筑业发展成果显著
  (一)特级资质企业增长迅猛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代表企业承接建设工程类别和规模的能力,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本文所分析的建筑业企业仅指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在三个资质序列中又分别按企业规模和施工能力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资质等级。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是国家建设部建筑业企业的最高资质,而拥有特级企业的数量多少则代表了一个地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水平的高低。
    在江苏建筑业发展进程中,始终把扶大育强、培育江苏特级资质企业做为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江苏建筑业企业共计6371家,比2005年增加了462家,企业数增长7.8%。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2815家,比2005年增加225家,企业数增长8.7%;专业承包企业3556家,比2005年增加237家,企业数增长7.1%。
    2006年,江苏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达到31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0.5%,比2005年增加20家,企业数增长181.8%,占全部企业的比重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一级企业367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5.8%,比2005年增加10家,企业数增长2.8%,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二级企业1718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27.0%,比2005年增加216家,企业数增长14.4%,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比重增加了1.6个百分点;三级及不分等级企业4255家,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66.7%,比2005年增加216家,企业数增长5.3%,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从数据显示,江苏建筑业企业资质分布的基本结构没有发生较大改变,但是特级企业数量的增长十分迅猛。
  (二)签订合同额大幅提高
  2006年,江苏建筑业企业与全国各地建设单位共新签工程施工合同5089.17亿元,较2005年增加了1011.41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快于2005年2.2个百分点。上年未完工程结转工程合同额为2034.20亿元,比2005年增加544.91亿元,同比增长36.6%。
  (三)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
  2006年,在全省建筑业企业的努力下,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24.85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055.90亿元,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长幅度达到24.2%,较2005年快了4.7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977.80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063.58亿元,同比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411.36亿元,比2005年增加22.98亿元,增长5.9%。
  (四)省外施工增长较快
  江苏是全国建筑业大省,建筑业企业在全国各地均享有较高的声誉,省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2006年,江苏建筑企业出省施工产值达到1993.49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36.7%,比2005年增加392.82亿元,增长24.5%,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北京和上海两个重要市场的产值稳步增长,2006年江苏建筑业企业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共完成建筑业产值612.98亿元,比2005年增产120.52亿元,产值增长24.5%。
  (五)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稳步增长
  江苏建筑业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为主,房屋工程建筑业产值占全部建筑业产值的七成左右。2006年,全省房屋工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产值3869.19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882.07亿元,增长29.5%;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71.3%,比2005年增加2.9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实现稳步增长,2006年全省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6.31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09亿平方米,增长20.9%,增长速度提高0.1个百分点,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77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0.58亿平方米,增长18.2%,增速略有回落,下降0.8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增速有所放缓,2006全省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7亿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0.33亿平方米,增长13.0%,增速下降3.5个百分点。
  (六)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依赖于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装备的提高。近年来,江苏建筑业行业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高生产装备投入,使全员劳动生产率逐步得到提升。2006年,江苏建筑行业获得国家级QC成果41项,逼近“十五”时期的总量(“十五”期间获得国家级QC成果43项),省QC成果165项;由于施工装备投入加大,使江苏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较2005年提高了180元/人,达到7779元/人;动力装备率4.3千瓦/人,比2005年增加0.2千瓦/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12.77万元/人,提升到2006年的14.28万元/人,增加了1.51万元/人,劳动生产率增长了11.8%。
  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了江苏建筑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006年江苏建筑行业共获得了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16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再创历史新高;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435项,全国建筑装饰优质工程18项,省建筑装饰优质工程212项。全省共有100项工程通过评审被授予“江苏省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2项工程通过国家级示范工程验收。
  (七)企业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率下降
  2006年,江苏建筑业企业资产规模达到3907.01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697.43亿元,增长21.7%;企业户均资产达到6132.49万元,比2005年提高了700.81万元,增长12.9%。其中流动资产3129.30亿元,比去年增加584.84亿元,增长23.0%;固定资产570.20亿元,比去年增加79.85亿元,增长16.3%。
  企业在扩大自身资产规模的同时,调整财务结构,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都有所改善。2006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6%,比去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速动比率为85.5%,比去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八)企业总收入增长,利税水平提高
  2006年,江苏建筑业全年实现企业总收入4497.56亿元,比2005年增加1001.47亿元,增长了28.6%,比去年快了6.3个百分点;其中工程结算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更快,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355.86亿元,比去年增加994.64亿元,增长29.6%,增速比去年快了9个百分点。
  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结算收入的增长,使全年利税水平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156.1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4成,增加利润总额44.15亿元,增长39.4%,增速快于去年3个百分点;上交税金160.31亿元,比去年增加了34.30亿元,增长27.2%。
  (九)人均收入小幅上升
  2006年江苏建筑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430.08万人,较去年增加了61.68万人,增长16.7%;人均收入增长7.5%,由2005年人均17701元增加到19033元,人均多获得收入1332元。
  二、建筑业发展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建筑业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江苏建筑业发展面临着不断趋紧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方面,境外建筑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上的优势将会更多的进入国内建筑市场,在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重点工程项目上将展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我国有逐渐缩减关税的承诺,许多国外质优价廉的材料、物资、设备必然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取代国内同类产品。尤其是在高科技的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上,外资承包商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国内建筑市场份额将被其抢占一部分。另一方面,江苏建筑业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主要从事传统的土木工程建筑,以房屋建筑为主。而房屋建筑对建筑企业准入的要求和起点较低,从事这种低水平建筑生产的企业较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断挤压着江苏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中央、部属及省外大企业以其强大的资金和专业施工能力,在市政基础工程和路桥建设等技术难度大、回报率高的工程方面屡屡抢得先机,江苏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偏弱,略处下风。虽然江苏建筑业发展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与浙江省领先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二)增长方式未发生根本改变
  推动全省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逐步将全省建筑业从注重产业规模、产值总量、从业人数和企业个数等方面的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行业素质、企业素质和人员素质的提升,使全行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高,是江苏建筑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构筑建筑业强省的努力方向。
  从2006年全年建筑业发展状况来看,江苏建筑业主要还是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各项总量指标实现了较高速的增长,建筑业总产值比去年增长了24.2%,社会贡献也在逐年增加,企业利税、职工工资都分别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33.0%和25.7%,但是人力资源投入和主要生产资料的消耗增长也很快,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较去年增长了16.7%,建筑业主要生产资料钢材、木材和水泥三大材的投入增长也分别达到28.6%、18.0%和11.1%,工程结算成本的增长达到29.6%,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与2005年持平,显示出数量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特征,由此分析江苏目前建筑业的增长仍是以成本推动型为主。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利税率两项指标与江苏建筑业在全国的地位还有差距,劳动生产率水平仅列我国第十位,低于建筑业总产值的位次;产值利税率为5.8%,虽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上年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三)企业财务风险应提高警惕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对于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应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风险低的企业,为增加股东收益应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目前,建筑业市场还没有完全规范,建筑企业带资垫资承接工程项目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给建筑业企业的财务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2006年,江苏建筑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64.6%,虽比2005年有所改善,但从财务安全的一般意义上来讲,已经超出了60%的上限,利息净支出达到21.23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1.24亿元,翻了一番多,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由于建筑业企业是高成本投入的企业,每年工程结算成本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8%,因此资金偿付能力要求较高。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速动比率一般应保持在100%以上。而江苏省建筑业企业的平均速动比率只有85.5%,数据显示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有待提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使企业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四)承包工程经营范围需进一步拓宽
  江苏现有特级资质企业31家,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31家企业所获得的资质均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而在水利、交通、电力、矿山、市政等其他工程专业类特级资质却是空白,因此,江苏在房屋建筑工程承包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而在其他工程承包方面优势则不明显。建筑业从行业划分来看,除了房屋工程建筑以外,还有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以及水利和港口工程、工矿工程建筑、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建筑安装、建筑装饰等。2006年,江苏房屋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3869.1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1.3%;而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574.5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10.6%;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只有145.3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2.7%;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就更小。这对于江苏实现建筑业由大而强的目标将会形成制约,江苏建筑行业在较强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建筑市场的承接施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和拓宽。
  (五)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使企业的管理思想、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建筑业只有尽快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才能提升竞争力,才能满足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很多开发商已经把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概念彻底引入进来了,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各类业主对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精确、高效的项目管理,因此建筑业将信息技术用于复杂工程的项目管理,把发展信息化技术作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点。
  江苏目前建筑行业在用计算机台数按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计算机13台,比全国2005年的平均水平少2台;拥有的网站数共计1843个,平均每个企业0.3个;电子商务销售金额只有1.58亿元,与全年工程结算收入相比几乎微不足道。在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深入企业管理和生产方面,江苏建筑业企业之间参差不齐,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
  三、实现江苏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继续深化改革,提高生产效率
  继续深化改革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的公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形成多中心、扁平化的组织形式。通过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使集团公司从侧重职能管理向侧重流程管理转变。广泛应用电子信息系统,规范作业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对业务的管控能力。改革传统施工承包方式。通过兼并重组和自身功能再造,拓展企业功能,鼓励企业开展总承包相关工程业务的探索,培育和扶持一批工程总承包企业。
  提高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水平。以示范工程为载体,以政策推动为手段,以推广应用为目的,普及十项新技术。加强施工与设计的衔接,从设计环节入手,促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经济适用的新型装配式建筑部件、构件,使建筑施工过程更适合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提高全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承建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装备国内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提高施工现场装配能力和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全行业走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法研究,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扶大育强,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拓宽市场范围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江苏建筑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在区域内合作、市场开放、新技术蓬勃发展等因素的促进之下,经济开始出现迅速增长势头。江苏建筑业经过“十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正在由传统的行业和企业组织形式向符合市场客观规律的新型组织架构转型。在企业发展和工程建造过程中,正在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和多领域的综合经营,优势骨干企业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更加成熟。加入WTO后,境外建筑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上的优势将会更多的进入国内建筑市场,在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重点工程项目上将展开激烈的竞争,对江苏建筑业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江苏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练好内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发展壮大江苏建筑业。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形式,引导企业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实行跨行业、跨地区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扶大育强,进入有较强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形成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建筑市场的施工能力,重点扶持江苏还处于空白或紧缺、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专业企业。
  巩固传统市场,发展新兴市场,推动国内、国外市场的同步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向国内外市场推介江苏建筑企业,加大奥运、世博、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建筑市场的开拓力度以及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领域如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港口、机场、发电厂等新一轮投资热点方面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力争在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欧美等发达地区市场,扩大国际工程市场承包份额。
  (三)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方式已经发生了更本的改变,企业融资效率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企业资本实力,改善企业财务结构和环境,提高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减少企业竞争对手,同时提高企业市场信誉,增加企业规模和和获利能力,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加快企业的发展。企业通过股票融资,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是一项较好的融资方式。目前,江苏建筑行业中,仅有苏州金螳螂一家上市公司,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活动,扩展企业实力。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全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是实现江苏建筑强省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力提倡、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研发活动。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发展的需要,投入相应的经费和人力用于科技进步,加大自主技术创新力度,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法研究,实现在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领域的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江苏建筑业对新技术的依存度;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施工工艺和技术,在复杂工程施工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
关注沙巴官网入口